“瓜蔓抄”是什么意思 朱棣为什么要发明“瓜蔓抄”
栏目: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:2024-07-30
“自有历史以来,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、奴隶、敲掠、刑辱、压迫下来的,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,也都身受过。”这一段话是出自鲁迅先生之口,而鲁迅先生之所以感慨,是因为了解了朱棣的残暴。朱棣残暴到了什么程度,能够令鲁迅先生都深恶痛绝呢?一个“瓜蔓抄”就足以说明。建文四年,朱

“自有历史以来,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、奴隶、敲掠、刑辱、压迫下来的,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,也都身受过。”

这一段话是出自鲁迅先生之口,而鲁迅先生之所以感慨,是因为了解了朱棣的残暴。

朱棣残暴到了什么程度,能够令鲁迅先生都深恶痛绝呢?一个“瓜蔓抄”就足以说明。

建文四年,朱棣攻破南京,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就此画上句号。

而对于昔日里臣服于建文帝的大臣,朱棣采取的态度有两种,第一种是宽和,第二种是严厉,当然,宽和是有前提的,那就是投降。

大部分的大臣都认为皇位是他们朱家的,这场靖难之役无非就是他们朱家之间的内斗,谁成功都一样,只不过是换一位老板而已,犯不着拼命。

“瓜蔓抄”是什么意思 朱棣为什么要发明“瓜蔓抄”

而小部分的大臣则认为,朱棣名不正,言不顺,要与朱棣抗争到底。大臣与皇帝抗争当然只有一个结局,那就是死。

“瓜蔓抄”是什么意思 朱棣为什么要发明“瓜蔓抄”

而朱棣能够让反对他的大臣轻轻松松的死吗?当然不能,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黄子澄、齐泰、方孝孺。

这三位在建文帝统治时期可谓是炙手可热,削藩的计策全部都是出自于这三人之口。

由此可见,这三人都是个顶个的书呆子,如果不是书呆子的话,朱棣又怎么可能以一隅之地靖难成功?

而书呆子往往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死忠,他们三人也不例外。

以他们三人的身份地位,如果投降,未必会死,因为每逢改朝换代,新任皇帝都希望有前朝德高望重的大臣出来为自己说话,以衬托出自己的名正言顺。

而这三位每一位都与朱棣对着干,誓死不肯投降,结果当然是惨不忍睹。

黄子澄、齐泰、方孝孺全部被判以凌迟,家里的族人还遭到株连,剩余的妻女则被发配到教坊司任人凌辱。

黄子澄的妻子就是在黄子澄死后的第三年生出了一个儿子,明显不是黄子澄的儿子。

“瓜蔓抄”是什么意思 朱棣为什么要发明“瓜蔓抄”

虽然三人都是族诛,但是却有不同,黄子澄、齐泰是被灭三族,而方孝孺则是被灭十族。

灭族不是顶多灭九族吗?怎么冒出来的一个十族?因为方孝孺自己“作死”。

朱棣要他为自己写继位诏书,但是他不肯。朱棣为什么要叫他写呢?

他师从宋濂,宋濂是谁呢?是朱标的老师,当时最顶尖的大儒,没有之一。

而他也不给他老师丢脸,早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当过汉中教授以及蜀王世子的老师,又在建文年间担任文学博士,讨伐朱棣的檄文全部出自他手。

正是因为他有文化,有影响,姚广孝才将他称为“读书人的种子”,继位诏书要是由他写出来,虽然有个别的读书人依旧反对,但大部分的都会选择臣服。

毕竟既然写,肯定不会将事实写进去,而是将朱棣描述成一个备受压迫,不得不防的藩王。方孝孺都这么说,难不成你还想反驳?

由于方孝孺坚决不肯妥协,朱棣问他:“你难道就不怕我灭了你的九族吗?”方孝儒竟然回答:“你灭了我的十族又如何?”

这不回还好,一回将后悔终生,因为朱棣可不是一个只会威胁的皇帝,他向来都是说到做到,一怒之下竟然真的灭了他的十族。

不过,在灭十族之前,还有一个小插曲,那就是特地将十族一个一个的拉到方孝孺的面前,让他看,让他意识到这十族的死都是因为他。

九族里这多出来的一族,分别是方孝孺的学生与朋友。

而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酷刑,因为株连九族已经足够,其中包括了所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,就连岳父岳母都包含在内。

忠于建文帝的旧臣一个个都死于非命,但是有一个在朱棣尚未攻破南京之前,就曾与方孝孺相约一同赴死的御史大夫景清,却摇身一变成为永乐一朝的新贵。

要知道,在此之前,建文帝可没有亏待他,如果说黄子澄、齐泰、方孝孺是一线,那么他就是二线,这也是为什么建文旧臣都说他虚伪。

但其实并不是他虚伪,这只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,因为他觉得无谓的死没有任何的价值,那么怎么样的死才有价值呢?拉上朱棣的死,那才有价值。

对于景清的履历朱棣是清楚的,正是因此,他对景清都是处于防备状态。

恰好有一天,钦天监的官员向朱棣报告,“异星赤色,犯帝座甚急”,意思就是朱棣有性命之忧。

而景清这一天上朝的时候总有点不对劲,就比如左看右看,就是不说话。朱棣命令侍卫搜他的身,结果竟然搜出了一把刀子。

景清毕竟只是一个读书人,想要挣脱侍卫的束缚是不可能的,只能动嘴皮子,痛骂朱棣。

朱棣将他的牙一颗一颗的拔下来,但是他依然在骂,竟然还将一口血吐到朱棣的龙袍上。

这要是能忍的话,之前的朱棣就不是朱棣。

朱棣当即下令将他活活打死,同时将皮剥下来,塞进稻草,悬挂在长安门示众,向世人宣告,胆敢刺杀皇帝就是这种下场。

好巧不巧的是,后来朱棣经过长安门,悬挂景清的绳索突然断裂,径直摔在朱棣的面前,就如同扑向朱棣一样。

要是一般人可能会怕,但朱棣可不会怕,他一声令下,直接将景清烧成灰烬。

如果事情就此结束的话,未必会有瓜蔓抄的诞生。但偏偏有一天,朱棣做梦梦见景清拿着把剑要杀他。

而当时是在梦里,他的手里可没有剑,就在剑要砍上朱棣的那一刻,朱棣醒了过来,同时也吓出了一身的冷汗。

要是放在现在,无非就是做噩梦而已,但是在当时,朱棣可不这么认为,他认为这是景清跟他杠上。

在此之前,他并没有动景清的家人,因为要是再兴大狱的话,难免会引起人心不稳。

但在此之后,他不但株连景清的九族,就连居住在景家附近的村民都没有放过。一时间,一个村庄顿时化为灰烬,这就是瓜蔓抄。

“一路无人烟,雨夜闻哀号声,时见光怪。尝有一猿,独哀鸣彻晓。东西皆污池,黄茅白苇,稍夜,人不敢行。”——《明朝小史》

所谓瓜蔓抄,就是顺藤摸瓜,有一个杀一个。你景清不是厉害吗?我就让你厉害。这种杀人的做法充分显示出了朱棣的变态。

纵古至今,哪里有皇帝会因为一个人的错误,而将这一带的百姓全部屠杀干净?他朱棣算是头一个。

朱棣的屠杀可以理解,毕竟他屠杀的都是反对他的人,但是他的过分屠杀却不可以理解,毕竟本人以及全族死了就行,为什么还要拉上其他无关紧要的人陪葬呢?

一昧的屠杀,只会遭受到非议。

如果朱棣不过分屠杀的话,那么现在他也不会被个别的人称为“野兽”,关于他的电视剧也不会只宣传他的武功,也会宣传他的仁治。

下一篇:没有了